-
海南自贸港六园区实施极简审批助力招商引资提速
为加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重点项目高效落地,海南省近期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六个重点园区推广适用"三园"特别极简审批制度。这项改革旨在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入驻,进一步提升海南自贸港的招商引资竞争力。 一、极简审批制度覆盖范围扩大 根据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最新决议,自今年8月起,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江东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三亚中央商务区、文昌国际航天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六个园区正式纳入极简审批适用范围。这是继2019年在博鳌乐城等三个园区先行试点后,海南自贸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极简审批制度通过"规划代立项"、"承诺制审批"等创新机制,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允许园区内建设项目采用"标准地"模式,企业拿地后可直接开工建设。同时建立"审管联动"机制,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 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海南省要求各园区管理机构严格落实《极简审批条例》,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重点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今年内将完成所有适用园区监管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四、改革成效助推产业发展 此前实施极简审批的园区已取得显著成效,例如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引进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50%,东方临港产业园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至30个工作日。此次改革扩围将重点支持油气化工、航天科技、教育服务等自贸港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五、持续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海南省正同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在六个园区试点取消68项涉企经营许可。配套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下一步还将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解决企业投资运营中的跨区域政策衔接问题。
2025-07-23
-
【海南招商】海南自贸区自贸港产业园区投资合作大会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海南自贸区自贸港产业园区投资合作大会于2019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此次大会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展开系列推介活动,吸引境内外企业参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一、大会背景与目标 海南自贸区自贸港产业园区投资合作大会旨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进程。大会聚焦旅游、种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金融、海洋等产业领域,通过政策推介和项目对接,吸引优质企业投资落户,推动海南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活动内容与安排 大会设置多项环节,包括综合推介、分园区推介、现场考察等。其中,重大项目投资并购招商推介会在海口率先举行,随后开展领导会见、产业园区专题推介等活动。与会代表还赴各市县及产业园区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海南投资环境和产业政策。 三、参会企业与产业方向 大会邀请1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与,涵盖旅游、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通过精准对接,海南希望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培育壮大重点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贸区自贸港产业体系。 四、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在税收、人才、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提供多项优惠政策,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未来,海南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与园区深度融合,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注入新动能。
2025-07-23
-
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投资合作大会助力招商引资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省政府举办自贸港产业园区投资合作大会,聚焦三大领域和十二个重点产业,吸引境内外企业参与投资合作。大会通过政策推介、园区考察等形式,展示海南最新发展举措和营商环境,旨在促进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一、大会背景与目标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海南省政府决定举办产业园区投资合作大会。此次大会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招商对象,重点吸引旅游、种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金融、海洋等领域企业,推动产业进园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二、大会主要内容与形式 大会设置领导会谈、综合推介、分园区推介及现场考察等环节,围绕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展开宣传。海口市作为主会场,各园区设分会场,通过多维度展示海南投资机遇。20个成熟园区将重点推介,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平台。 三、筹备进展与企业反响 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前期走访显示境内外企业普遍看好海南发展前景,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意愿强烈。大会计划邀请1000家境内外企业参会,进一步深化投资合作,助力海南自贸港产业升级。 四、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次大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壮大重点领域,加快自贸港政策落地。海南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吸引全球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推动自贸港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5-07-23
-
【海南招商】海南加大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广 赋能政务服务与产业升级
为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大数据管理局于2021年在澄迈县举办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广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技术认知,助力构建“链上海南”产业生态,为海南自贸港招商引资和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一)强化政策体系构建,完善产业发展支撑。海南自2018年起前瞻布局区块链产业,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授牌建设全国首个区块链实验区,为技术研发和产业集聚提供先行先试平台。2020年,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涵盖技术创新、企业培育、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的10项措施,从政策层面明确区块链产业发展路径。2021年初,海南组织开展区块链应用示范揭榜活动,通过市场化机制遴选优秀应用案例,推动技术成果在政务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落地,形成“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推进政务区块链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海南已建成省级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的可信共享和协同处理。“码上办事”等政务服务系统已正式上链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办事数据的全程可追溯、不可篡改,减少办事环节中的证明材料重复提交,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该平台还支撑政府数据开发和共享,为跨部门业务协同提供技术保障,推动政务流程优化和管理模式创新,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三)深化技术培训与生态培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021年举办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广培训班,邀请国内区块链领域专家围绕技术文件解读、发展历程梳理、传统互联网痛点解决案例分析等内容开展授课,重点介绍海南政务区块链平台和可信交换平台的功能及应用场景。通过系统培训,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逐步树立区块链技术理念和思维方式,为推动“政务服务+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海南以培训为契机,加强政企学研合作,吸引区块链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培育涵盖技术研发、应用服务、人才培养的完整产业生态,助力创建海南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四)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加速智慧海南建设。海南计划加大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广力度,重点在政府数据交易、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在数据交易方面,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可信数据交易环境,实现数据资源的安全有序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在智慧城市领域,推动区块链与交通、医疗、环保等城市治理关键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通过“政务服务+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持续落地,海南将进一步加速智慧海南建设进程,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海南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海南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场景拓展等多维度举措,持续加大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广力度,不仅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助力海南打造全国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2025-07-23
-
【海口招商】海口服务贸易培训深化主题教育助力创新发展
为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准差距补齐短板,海口市举办服务贸易培训班,聚焦招商引资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通过专家辅导强化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以切实行动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增长。 一、本次培训源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海口市立足自由贸易港建设战略要求,针对当前经济体系知识短板和服务贸易产业陌生性问题设计活动,旨在通过系统性学习提升干部对新经济的理解能力,确保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实践动力。活动遵循中央关于海南自贸试验区的部署精神,将服务贸易作为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关键抓手,加强产业布局与招商引资实效性,引导学员深入剖析新形势下热点难点问题。 二、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建设‘双自贸’,海南再出发”主题,由知名专家学者系统解析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特点与目标模式,强调基本支撑和战略意义。重点就正确处理五个关键关系进行辅导,包括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统筹、破除旧制与改革创新的突破、协同发展和注重个性的协调。该讲解结合国际服务贸易趋势与国家政策要求,如数字经济和跨境贸易等新兴领域,突出海南作为开放前沿的独特优势,引导学员以学促干、优化服务机制。 三、海口市各区、市直职能部门及开发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相关企业代表数百人积极参与培训,通过互动交流强化合作共识。与会者反映,辅导内容紧扣实际工作需求,帮助企业代表厘清产业链条中的招商引资路径,推动政企协同发展。活动强调学以致用原则,鼓励全体学员勤于思考与探索创新,例如结合新兴服务贸易热点问题如数字支付和跨境物流,研究解决本土化应用挑战,确保理论知识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 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本次培训是主题教育中“找差距、补短板”的具体实践,要求全体学员珍惜机会深化创新思维,不断以新理论指导招商引资实践。后续行动将围绕自贸港建设深化探索,例如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依托海南开放政策红利,推动海口与内地城市经济协同发展。通过此类活动持续补强短板,筑牢服务贸易创新根基,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持久动力。
2025-07-23
-
【海南招商】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便捷服务受热捧
为加速海南自贸港招商引资进程,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系统自2023年8月中旬上线以来,受到国内外投资者广泛欢迎,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流程、缩短周期,显著增强海南自贸港的投资吸引力,助力引资工作迈向高效化、便捷化阶段。 一、该系统由海南省商务厅及省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开发,作为全国首个投资全流程“套餐式”服务平台,通过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100余项业务一窗受理,覆盖投资咨询、设立登记到后续银行开户、社保登记等环节。平台设计引入智能客服及线下咨询服务,同步扩展至房产查询、签证办理等增值需求,确保投资事前、事中、事后无缝衔接,以创新模式契合海南自贸港政策要求。 二、上线初期统计显示,系统访问量迅速增长,数千用户线上办理投资事宜,其中外资企业业务量显著提升。外国访客主要来自欧洲和亚太地区多个国家,部分服务主体积极协助客户推进项目建设、人才认定等事务,反映平台在简化行政负担上成效凸显。平台在试运行阶段已服务近千家外资主体,处理多笔核心业务,为海南自贸港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三、平台应用案例表明,多家服务机构利用该系统为外资主体提供企业设立、运营及生活配套等综合解决方案,节省企业人力资源并优化生产生活安排。功能设计贴近投资者实际需求,如线上处理购车指标、签证证件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投资便利度,体现海南自贸港国际接轨水平。 四、海南省商务厅明确,未来将依据用户反馈优化升级系统功能,强化双语界面以服务全球用户,并计划纳入水电网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等新事项。持续扩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年度核验服务,力求构建更全面的投资生态,为海南自贸港招商引资提供长期支撑。
2025-07-23
-
三亚跨境电商培训助力自贸港招商引资
为加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三亚市商务局通过专题培训赋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成为招商引资新引擎。2021年9月,三亚市组织重点企业参与全国外贸新业态专题培训,强化政策落地与产业协同发展。 一、政企联动搭建学习平台 2021年9月,商务部牵头开展全国外贸新业态线上培训,三亚市作为重要分会场,组织本地商务部门、跨境贸易企业及产业园区代表参加。培训主会场设于北京,三亚分会场设在豪威麒麟大酒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实现政策直达。三亚市商务部门负责人在开班仪式强调,要把握自贸港政策机遇,将培训成果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多维度解读政策体系 培训聚焦国务院关于外贸创新发展的指导文件,海关总署专家详解跨境零售进口试点监管流程,税务总局解读出口退税便利化措施,外汇管理部门介绍跨境支付结算创新方案。行业智库分析全球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头部企业代表分享海外仓建设经验,形成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实践的完整知识链。 三、强化产业合规发展导向 三亚市商务部门特别要求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包括商品质量溯源、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环节。参会企业系统学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配套政策,掌握进出口申报、数据统计等操作规范。培训设置答疑环节,商务部门现场回应企业关于物流通道建设、税收优惠申报等30余项具体问题。 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三亚市商务局宣布将建立外贸新业态企业库,定期组织专项对接会。2021年下半年计划开展跨境电商供应链匹配、金融服务创新等主题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参会企业反馈,培训帮助厘清RCEP规则与自贸港政策的叠加优势,为布局东南亚市场提供决策依据。 此次培训标志着三亚市外贸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通过培育数字化贸易主体,进一步夯实自贸港现代服务业基础。后续三亚市将结合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免税购物、保税物流等特色业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025-07-23
-
海南自贸港公平竞争条例征求意见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与招商引资
为优化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起草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条例旨在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进一步夯实自贸港建设的制度基础。 一、条例框架与适用范围 《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征求意见稿)》共八章,涵盖总则、公平竞争审查、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督检查与调查、法律责任及附则。条例明确适用于自贸港内所有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包括行政机关及公共事务管理组织未履行公平竞争审查或违反审查标准的行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经营者垄断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等。 二、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条例特别强调公平竞争审查的重要性,要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出台政策措施前必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确保政策符合公平竞争标准。此举旨在从源头防止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明确禁止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 条例对经营者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明确规定,禁止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行为。同时,针对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条例也设置了相应的规制条款,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四、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待遇 条例明确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在要素获取、标准制定、准入许可、经营运营、优惠政策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政府采购活动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这一规定将进一步增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吸引力,为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 五、加强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条例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对涉嫌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查,并对违法行为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通过强化执法力度,确保条例的有效实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公开征求意见的开展,体现了立法过程的公开透明,也为社会各界参与自贸港制度建设提供了渠道。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高质量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2025-07-23
-
【海口招商】海口打造全球消费精品枢纽平台
为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海南获准常态化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该项目已成为国家层面重点招商引资平台。首届展会于2021年5月在海口启动,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聚焦全球高端消费资源整合,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战略通道。 一、国家级战略定位与政策支持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展会,由商务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该展会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度联动,明确规定境外展品在展期内享受进口和销售免税政策,参展企业还可通过离岛免税特殊通道实现高效货物流转。这一制度设计首次将免税政策覆盖至大型国际展会全链条,大幅降低国际品牌参与成本,成为海南吸引全球消费领域企业落地的关键机制。 二、平台功能定位与主题深化 展会以"开放中国,海南先行"为长期主题,锚定"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目标。在2021年首届展会成功运营基础上,次年展会重点强化三大核心功能:打造多业态高端消费品展示平台,贯通"展品变商品"贸易链路;搭建全球消费趋势发布枢纽,引领时尚产业创新方向;构建内外循环连接器,通过设立进口消费精品馆、国货精品馆双主题展区,促进国际品牌本土化与民族品牌国际化双向互动。 三、全球资源聚合体系构建 展览规划总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时尚生活、珠宝钻石、汽车电子等八大核心展区。全球顶尖奢侈品集团、国际一线消费电子企业及知名免税运营商形成稳定参展主体,其中LVMH、开云、历峰三大奢侈品巨头连续多年携旗下全线品牌参展。展会更联动全球知名商协会设立国别展馆,瑞士国家馆曾集中展示30余家精密制造企业新品,意大利展团组织百余个设计品牌参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式展示模式。 四、产业生态协同升级 除核心展览外,展会同步配套全球消费创新峰会、免税零售大会等高端论坛,邀请国际智库、行业组织发布消费趋势白皮书。采购交易体系设置"一对一洽谈"和"线上对接厅"双通道,2021年首届展会实现超80%参展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创新设立"可持续消费发展计划",引导参展企业展示环保材料应用及碳中和产品,推动消费产业链绿色转型。 五、自贸港建设成果展示窗口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年度标志性活动,消博会持续释放政策叠加效应。依托"零关税"政策清单扩展,2022年展会新增高端医疗器械、航空游艇等特色展区;借力"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吸引一批国际品牌在海南设立分拨中心。展会更联动三亚海棠湾免税城、海口国际免税城等核心商业体设立"展后体验空间",形成"展会成交-店内提货-离岛配送"闭环服务体系。 六、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该展会已形成"主会场+全岛配套活动"的联动模式。2023年展会期间,海南全省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52%,离岛免税销售额单周突破40亿元。海口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形成常年展销综合体,吸引数十家国际品牌亚太物流中心落地。据第三方评估显示,展会每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经济产出达9.3亿元。 通过常态化举办消博会,海南正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消费枢纽,其政策创新经验已纳入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体系。这一平台将持续优化国际消费资源配置能力,为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提供高水平开放型载体。
2025-07-23
-
海南重点产业扶持新政公开征询意见助力招商
为推动招商引资,提升实体经济基础,海南省多部门联合起草《重点产业扶持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和"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入新动能。该办法采用事后奖励机制,规范了扶持条件与目标,公开征求意见聚焦企业"上项目、扩投资、强创新"需求,以促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海南省在2023年加速推进自由贸易港框架下产业政策体系构建,相关部门研究制订《重点产业扶持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支持招商引资的重要工具。办法覆盖"三大领域"及十二个重点产业细分方向,包括旅游业细分如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现代服务业涵盖现代物流与金融创新、高新技术产业聚焦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等领域。政策制定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借鉴全球自由贸易区经验,避免重复投资,强化风险管控。通过专项资金引导,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建立竞争性评审机制,确保资金高效投放于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避免资源浪费。 二、扶持条件设计基于企业合规性与项目可行性要求,项目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在省内合法运营,申报项目已完成地方发改部门备案。新增建设或研发投入门槛定为2000万元以上,轻资产行业可适当下调,强化事中监管以防止虚报。政策明确排除失信主体或重复获同类资金项目,确保公平竞争,这与海南省近年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举措一致,例如引入信用评价体系。扶持方式以事后奖励为主,根据"对赌"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投资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兑现,促使企业自主达标。在2023年的实施中,办法注重灵活适配企业创新需求,避免一刀切,确保小微企业和新兴主体有机会受益。 三、海南省十二个重点产业具体包括旅游产业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现代服务业发展智慧物流与跨境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数字经济与医疗健康等,扩展至低碳制造和海洋经济等领域。政策强调这些产业符合国家"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战略,支持新兴业态如低碳能源技术创新,杜绝高耗能或低附加值项目。在2022年基础产业数据上,旅游收入贡献超过三成经济总量,新政策补充产业协同机制,建立企业孵化平台,鼓励研发转化。实践中,办法通过简化申报流程,减少企业行政负担,确保资金可溯源使用,强化绩效评估,避免补贴滥用,提升产业生态韧性。 四、政策执行规范强调企业主体责任,设定"对赌"机制考核新增投资效益,确保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或技术创新。省级专项资金来源透明,实行年度预算审核,配合税收优惠等配套措施,形成组合扶持。在2023年公开征询期,海南省完善反馈机制,吸收企业建议优化条款,并加强跨部门联动监管,防止利益输送。展望未来,该办法将赋能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吸引外资投入高新技术与服务业,打造产业高地。据2022年统计,海南重点产业带动就业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政预计将进一步拉动招商引资活跃度,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2025-07-2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